來到農村后,你會感覺到來到了野生植物的天堂,在農村的田野里、懸崖邊、山坡下、山谷下、路邊、房前屋后,都孕育了許許多多的野生植物,這些植物可以被分為野草、野花、野菜、野生藥草、野生果樹等等,有的能夠生長到好幾米高,而有的僅僅在幾厘米高,但不管它們高度是多少,它們都有一定的價值。
其中還有一種很特別的野生藥草,人們俗稱它為「通鼻草」,這樣的植物是十分珍貴的,平時它就躲在農村的井邊生長,若要從遠處去看通鼻草,那還是比較困難的,因為它是低矮的一種野生植物,大部分僅6厘米高,很難超過10厘米的高度,因此人們就覺得它矮小不起眼了。
上次有朋友就在山上拍了幾張通鼻草的照片給我看,問我是不是沒有用的雜草,我一看就覺得它不簡單,在我們這里,許多老一輩的人一般叫它「通鼻草」,但是它卻是一種有大名的野生植物,它的大名就是:鵝不食草。ADVERTISEMENT
當時我也給這位朋友科普了這種植物的大名和別稱,在民間它的別稱還有球子草、石胡蔞、地胡椒、三牙戟、食胡荽、野園荽、雞腸草、鵝不食、地芫荽、滿天星、沙飛草、大救駕、三節劍、山胡椒、連地稗、二郎戟、小救駕、三牙鉆、蚊子草、白珠子草、二郎劍、杜網草、豬屎草、砂藥草、白地茜、豬屎潺、通天竅、霧水沙、貓沙、小拳頭、鐵拳頭、散星草、地楊梅。
由此可見,鵝不食草的俗稱、別稱、別名實在是多,簡單算一下它的別稱數量,都有幾十種了,那麼為何人們給它取了這麼多的別稱?我個人認為,這跟鵝不食草分布在許多地方有關,然后不同地方的人們直接給它取了一些外號、別稱,再加上它是歷史悠久的植物,一代代的人對它記載、取名,那麼它的俗稱就十分多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