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大家好,我身邊這種野草在南方多省是比較常見,山區農民熟悉它一些用途與價值,其實這種植物老中醫稱之為蜈蚣克星,價值方面可以說全身都是寶,值得大家去了解。
農村好多的野草,在南方多省不同地方,特別是方言稱呼的話,甚至連漢字都不知道怎麼打出來,這種野草學名叫芒箕,它為里白科芒箕屬蕨類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山區路旁或是雜草樹木林下,芒箕呈大片生長,植株高可達120厘米,地下根莖狀橫著走。葉片卵生,葉柄棕禾桿色,光滑,葉軸一至二回二叉分支,被暗銹色毛,漸變光滑,有時頂芽萌發,腋芽小,卵形,葉片平展,線狀披針形。
芒箕生長在強性酸土的荒坡,林緣,耐酸,耐旱,耐貧瘠。大家看這個土壤又干又貧瘠,縱橫交錯的地下莖,根系發達,既能夠保持水土流失,特別是南方雨水多的時候。
芒箕眾所周知,南方多省每年春節時候,剛剛從泥土里面長出來這種嫩莖,葉子還沒長成,采摘回去當做菜蔬來食用,新鮮的或曬干都挺美味,營養價值也豐富。
秋冬季節,農民都會往山里面去割些芒箕備用,冬季時候燒火煮飯,芒箕當做引火柴特別方便。如果是秋季時候干旱,種不下菜,又長雜草,芒箕可以代替塑料薄膜覆蓋在土層表層,既能夠除草,又能夠保濕,既經濟又環保。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