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手錶的製造技術越復雜精密,它的身價就越高。在這些技術裡,除了我們熟知的陀飛輪、萬年曆、打簧問表和計時碼表,其中還有「芝麻鏈」。這個名字有點陌生?然而手錶有了這小玩意,身價能瞬間翻幾倍,不容小看啊。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來了解一下這個比陀飛輪還值錢的小玩意。
首先,芝麻鏈這個名字是國內友人創造的,不是音譯,因為芝麻鏈與腳踏車鏈條很像,只是它的鏈節細小得如同芝麻粒,所以大家就形象地稱它為「芝麻鏈」。對比一下下圖,不能說毫無關係,只能說幾乎一樣了。
芝麻鏈,說白了就是讓手錶發條動力輸出更平穩的裝置,製表師採用這種裝置的目的,就是讓機械表走時更加精準。
在早期受到材質和工藝限制,手錶機芯內的碳鋼、螺旋形發條的力矩落差很大,導致走時的誤差很大。于是Breguet先生發明「芝麻鏈」這樣精密的手錶裝置,來提高手錶走時精度。
後來,由于具備優越延展性的不銹鋼材質出現,衍生了新工藝s形發條,很好地解決了碳鋼、螺旋形發條的力矩落差大額問題。s形發條上滿時的擺幅與24小時後的擺幅差別則小,發條工作圈數就滿足手錶延續走時的要求。同時,利用s形發條,機芯可以做得比較薄,所以越來越少手錶廠商會花時間在工藝復雜、難度又極大的芝麻鏈裝置上。
雖然芝麻鏈裝置相對s形發條並不佔優勢,但是對于發條動力釋放力矩的均衡平穩性還是非常出色的。如此優秀的裝置,為什麼現在幾乎看不到它的影子呢?
除了受復雜的製作工藝所限制,芝麻鏈還有一個最大的弊端,就是對空間的佔用過多。目前市面上的手錶更傾向于輕薄,這樣的話留給機芯的空間就非常少了,普通男錶盤面直徑多在40mm左右,在此之上的已經算偏大了,在如此少的空間裡自然是盡可能的將利用率達到最高的程度,就容不下像芝麻鏈如此繁雜的機構,而且芝麻鏈裝置,光是鏈節和零件就多達上百個,對如此繁多且細小零部件進行打磨,再安裝在方寸大小的錶殼裡,也是挺讓人頭禿的呀。
另外,很多朋友都會拿陀飛輪機構與芝麻鏈機構在價格上比較,但我們可以發現的陀飛輪手錶市面比比皆是,而帶芝麻鏈裝置的手錶卻屈指可數。價格就自然不用說了,帶有芝麻鏈配置的手錶,隨隨便便都價格都要幾十萬起步。
不過以今天的眼光來看,手錶中添加芝麻鏈裝置更多是為了提高機械表的復雜程度,彰顯品牌實力,與實用關係並不大。就像陀飛輪一樣,它的意義遠高于實用價值,更多的是藝術性的提高。不過對于癡迷機械的人來說,或許小小的芝麻鏈更能體現機械的魅力。大家覺得呢?芝麻鏈和陀飛輪手錶,哪個更值得收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