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路易威登發布了上面圖片中的這一枚 Tambour Opera動偶腕表。你會發現它的特別之處是表盤中的川劇元素,中國龍,川劇的臉譜,變臉時遮擋的折扇,噴火中使用的葫蘆都被一一呈現在了腕表之上。
要欣賞路易威登這枚研發過程耗時超過兩年的高級腕表,在看它的工藝和復雜性之前,我們先來聊聊看它的主題——Opera川劇。
在成都北門一個古玩市場的負一樓,藏著一家已經成立了8年的 民間 川劇團——三花。周一到周五,來這里聽戲的都是平均年齡七八十歲的鐵桿粉絲,每天午后風雨無阻地來聽上一曲,沉醉其中;周末兩天,則多了不少舉著手機扛著單反拍照打卡的年輕人,他們大多聽不懂四川話腔調的川劇,可依舊興致勃勃地享受接下來的兩個半小時。而為他們登台唱戲的老哥哥老姐姐,平均年齡都在60+歲。
人生的舞台上,悲劇,喜劇,喜劇,悲劇,輪番演出,不舍晝夜,不盡不休。在三花川劇團的舞台上,每天兩點鑼鼓準時敲起來,全年無休,震耳欲聾。
掏出手機掃碼付款30塊錢的時候,我問門口的老哥哥可以進后台拍照嗎?他說「里邊隨便拍照,還能采訪演員。」我走向后台,一位老姐姐頂著還沒化完妝的花臉招呼我道:「妹妹,隨便拍哈,我們這窄,就沒得地方給你坐了。」
招呼我的正好就是這個三花川劇團其中的「一花」——伍老師(三花川劇團是2015年由三位年過四旬的老姐妹成立的劇團)。她說自己的父母都是川劇演員,胎教就是川劇,從小便耳濡目染地愛上了。「我從10歲開始來成都登台表演,到今年已經40多年了。 川劇這東西,只要你進來就不會忘記,就想唱戲,每天穿著漂亮的衣服,梳妝成各種各樣的人物唱戲。」
當天來看戲的人不少,但30元包括一杯蓋碗茶的價格實在便宜,要支撐起這個20多個人的戲團一點也不容易。
另一位劉老師告訴我,「 我們都是50多歲的人了,最多再干20年,這樣下去,可能就后繼無人了。藝術很復雜,昆腔里面300多種曲牌,高腔里面300多只曲牌,胡琴里頭幾十只曲牌,燈戲就更多了,夠你學的,沒有哪個把川劇學透了的,藝無止境啊。」
「學川劇,昆、高、胡、彈、燈、生旦凈末丑都要學,比如你參(can)開水和燒不來開水一樣,吃得來飯和煮不來飯一個道理, 我們的功夫都是天天演出練就出來的,小時候練基本功練得哭。」
「現在有時候演出還要倒貼錢,比如今天因為清明,人少了很多,演員的工資都不夠。」老哥哥老姐姐們的收入確實微薄,每個月演滿30天,拿到手的工資也就三五千元。劇團靠其他商演、個人靠其他工作維持著運營,可大家又都不愿意離開,因為一個簡單又粗暴的理由,那就是—— 這里天天都能演。
「正規劇團一兩個月都不唱一回戲,上個班,報個到,排一回戲都不得了,一般很少演出,我們這里天天唱戲。」有戲唱,伍老師們就很滿意了。從下午2點到4點半,老哥哥老姐姐雖然唱了很久,但聲音沒有因為勞累逐漸減小,一直強勁有力。雖然對內容不甚了解,可他們舞台上的情緒變化,生動的臉部表情,清亮的嗓子同樣贏得了滿場喝彩聲。
這兩年來這里聽他們唱戲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哪怕他們就來拍兩張照片也好,只要他走進了劇場,感受到了川劇文化,對我們來說都是很大的鼓舞和安慰。」
「 川劇不能斷代,無論是演員還是觀眾,都需要傳承。」老哥哥老姐姐的話語中毫不掩飾著失落,他們甚至擔心當他們唱不動的時候,川劇藝術也就隨之消亡了。狹長昏黃的化妝間,簡單質樸的舞台,沒有華麗的服裝和燈光,只有一群熱愛表演的前輩們在一方戲台上堅守著對川劇藝術的堅守與熱愛。
我對他們充滿了敬意,可有一點或許是他們還未察覺的,那便是—— 唱戲的他們每天都在,看戲的我們,怎麼好不來?
所以,雖「不知所云」也慕名而來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帶著小朋友來傳承熱愛與堅持的中年人越來越多,對中國傳統文化越發關注并投入的品牌越來越多,今年,路易威登也帶著Tambour Opera動偶腕表來了。
變臉藝術是川劇的一大特色,也是Tambour Opera動偶腕表的主要靈感來源。可以說這枚動偶腕表,是路易威登在其品牌自身高級制表領域的又一次全新探索與挑戰。
2002年,路易威登在瑞士拉紹德封建立自己的制表工坊,推出首款Tambour系列腕表,標志著路易威登正式踏足腕表領域。
2014年,路易威登宣布與 La Fabrique du Temps高級制表工坊正式合并,將這間位于世界頂級制表中心瑞士日內瓦的表廠收歸旗下,標志著品牌制表工藝邁入全新的篇章。
2021年,以虛空派風格畫為靈感的Tambour Carpe Diem動偶腕表拿下當年 日內瓦鐘表大賞「無畏獎」。同具特色的Tambour Street Diver Skyline Blue 斬獲 日內瓦鐘表大賞「最佳潛水腕表獎」,在瑞士高級制表的最高殿堂一年捧起兩大獎杯,讓「年輕」的路易威登在高級制表領域穩穩當當地占據一席之地。
21年間,Tambour系列從基礎的大三針到復雜功能,潛水,兩地時,飛行陀飛輪,三問報時都一應俱全。今年最新發布的高級腕表中,路易威登帶來了兩枚高復雜、技術性與藝術性的Tambour動偶腕表,Opera便是其中的一枚。
一眼看來,華麗的表盤上融合了中國傳統符號與路易威登標志性設計元素——臉譜眼睛處的帆布圖案與Monogram琺瑯花卉。龍在中國有著無可比擬的地位,是古代帝王的標志,代表著力量、權威與地位。表盤上盤踞的一條金龍,被紅寶石點睛之后,像是要從臉譜中一躍而出,活靈活現。
表盤左側的分別是噴火中經常使用的 葫蘆與變臉時遮擋所用的 折扇,它們不僅是對這枚動偶腕表Opera主題的呼應,更有自己的職責——由弧形玻璃打造的葫蘆是動力儲備裝置,搭載的LV 525機芯擁有100小時動力儲存,時間的流逝都在這流沙之中;扇子則是一個分鐘計時盤,在扇尾鐫刻有數字分鐘顯示。
負責這枚機芯打造的兩位制表大師之一的Michel Navas表示:
「我們希望Tambour Opera動偶腕表 能夠彰顯變臉藝術的醒目美學和矚目動感。」
路易威登的確做到了。
△ 在表殼外圈上,鐫刻著12個英文字母——路易威登的品牌全稱——LOUIS VUITTON。非常巧,正好12個字母,完美對應表盤上的12小時,每年的12月月,冥冥之中注定了品牌與鐘表的緣分。
那這枚動偶腕表又是如何查看時間的呢?Michel Navas說:
「 這項極具挑戰性的藝術奧秘鮮有人知, 而研發自動裝置也需要豐沛的傳統制表工藝知識。」
最初,動偶裝置是用于教堂鐘樓報時而設計的自動裝置。後來,制表師將其微縮至腕表,成為裝飾元素,而時間則仍由經典指針來顯示。這枚LV 525機芯,搭載了跳時和逆跳分針功能,當自動裝置被激活后,時間才會在表盤上顯示。
看到表殼外側1點鐘位置的另一條金龍首了嗎?它就是即將開始表盤之中微型的生動戲劇的觸發裝置。當龍首被推動時,表盤中的龍頭會緩緩抬起,刻于掐絲琺瑯臉譜前額的跳時裝置得以顯現,露出了清晰的小時數字顯示。
8點了!同時,臉譜表情也發生戲劇性的變化——眉頭緊蹙,左眼緊閉,右眼瞳孔逐漸縮小,一朵尖瓣Monogram花卉隨之綻放。大師們利用臉譜裝置眼睛和嘴巴的組合,下巴一張一合之間,動態表露著情緒的變化,像川劇變臉一樣讓人看得目不轉睛。
分鐘的顯示則是由盤踞盤面的龍尾與扇面共同完成。當自動裝置被手動激活之后,龍尾也會升起配合扇子上緣的數字顯示分鐘。
川劇變臉講求隱藏性和精準性,變臉大師們會利用折扇制造出一個短暫的臨時屏障,在遮擋后進行幾乎是瞬間的臉譜變換。在這兩點上路易威登都抓住精髓,讓整個動畫看起來既酷炫又高級,并且也只有手動推動龍首時才會發生,否則,刻度盤上沒有時間顯示。
路易威登邀請當代頂尖工匠一同協作,旨在將這項神秘的變臉藝術轉置表盤之上,路易威登邀請當代頂尖工匠一同協作——路易威登 La Fabrique du Temps高級制表工坊的兩位制表大師Michel Navas和Enrico Barbasini攜手打造非凡機芯。
琺瑯大師Anita Porchet負責表盤、臉譜和扇面的琺瑯繪制。臉譜是由白、紅、黑三色掐絲琺瑯手工打造,借由白金線加以分隔。扇面則采用雕刻琺瑯工藝,營造立體觀感,需要將部分原料從琺瑯表面移除,大師毫無瑕疵的工藝最終呈現出的精致表盤上的各部分裝飾、造型都栩栩如生。
貴金屬上的鏤刻細節則是由瑞士著名 雕刻大師Dick Steenman耗時近兩周手工打造而成,為腕表增添了更加生動的浮雕效果。
在腕表的背面還有一個臉譜造型,采用了對比鮮明的噴砂和拋光效果,將復雜工藝發揮到了極致。
路易威登Tambour Opera動偶腕表,既有自動裝置的非凡工藝,又詮釋了美輪美奐的當代美學,更有對中國傳統藝術的致敬。這枚腕表對于喜愛川劇和中國元素的人來講,有著特殊的意義,但就整體構圖、色彩、工藝和復雜性上,是我們所有人都可以欣賞的路易威登制表創意中的又一枚當代經典。